2015择校:名校情结该结还是该解?

点击数:738 | 发布时间:2025-01-28 | 来源:www.itcuc.com

    不少考研人都怀着圆名校梦,期望通过考上名校,从此改变我们的生活轨迹。于是一年、两年、三年,他们一直在努力。从求知的角度看,名校的确有其特殊魔力。从择业的角度看,名校也给学生提供非常大便利。就业时一张名校毕业的文凭,就像大家会信赖品牌一样,名校文凭潜在地说明了学生的基本素质较高、学科常识扎实。以上的种种说明了就读名校的好。

    不少人说衣服是否名牌不要紧,端庄典雅就能,但我估计假如一双回力鞋与一双apdas摆在你的面前,你必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。同理可证,虽然不少人说自己不在乎所读的大学是否名校,但不能否认的是,大家多少都有一点名校情结。

    每一个人都有一个名校梦,只是伴随时间的流逝,有些人早早舍弃,而有些人却坚持下来。高考考试时的现实让一部分人梦灭,在大学轻松的消耗中不少人将它淡忘,但总有那样些人一直执着与坚守,考研就是他们的一个期望。

    或许有人会问,名校效应到底怎么样?身在精英其中,自然大伙有着一股上进与比较的心理,成为精英中的精英;学术资源,人脉资源,名校资源当然不是一般学校可比,你的导师、前辈、学长几乎都是牛人;去名校校园招聘的如何可能是普通的企业,你的第一份工作如何可能选择小公司;无论何时何地,报上你的母校都有一种自豪的光芒在流露……这就是名校,这也就是不少人的名校情结。

  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顾海兵:名校情结是暂时。名校情结事实上是公共教育资源的不公正分配导致的。国内的高校90%以上都是国有,那样国有些教育资源就应该有公正的分配。而国内现在的情况是,越是名校越有钱,多得不知如何花,越是弱校越艰难,而且无所不难。

    “都是国有些院校,本不应该有这么大差距。名校情结之所以存在,根本缘由教育资源的不公正分配,导致名校和非名校的差距愈加大。”

    上海交大教授熊丙奇:名校情结证明人才观。“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名校情结非常不正常。”熊丙奇觉得,名校情结的加剧,第一是由于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,致使某些院校占据的资源愈加多,校园也越扩越大,新楼也越盖越多。从投资角度看,读名校的成本并不比普通学校高,大家自然更想子女读名校,如此至少可以用同样多的钱获得更好的教育。

    “学历并非衡量一个人的绝对标尺。重视学校出身,其实是人才观念落后的表现。

    是勇敢地选择群雄逐鹿的名牌大学,还是现实地把握轻车熟路的一般院校?这成为“战士们”新一轮的迷茫和阵痛。考生应该理智、小心、考虑我们的实质状况。

    1.就业地点的考虑。一些考生的计划比较长远,非常早就把目的院校锁定在自己心仪的工作地址。读研期间打造的人际关系,在找工作时都可以派上用场。在就业理想地读研有不少天时地利的优势。

    2.专业选择的考虑。普通高校也有我们的优势学科。比如,北京语言大学的综合实力比不上北京大学,但其对外汉语专业实力丝毫不逊于北大。选择普通高校里专业排名靠前的优势学科考试报名,同样拥有专业进步的优势条件,还可以避开挤车撞车现象。

    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机构不只只有大学,还有很多各有特点的研究所、院,譬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等。这类科研院所对于不少学生来讲可能非常陌生,这类科研院所在其所在的范围总是处于研究前沿,科研实力不容小觑。

    1.与一般高校相比,科研院所的录取率高,录取程序也更公正。

    2.科研院所的培养侧重实践,实践经验更易提升。

    考生“名校情结”的背后是高收获动机的驱动力。人具备追求卓越、达成目的、争取成功的需要。具备强烈收获欲望的考生追求考试成绩的提升,喜欢设置较高挑战性的目的,依赖我们的努力而不靠运势来获得成功,这对于维持一种持久的学习动力很有利。但同时,“名校情结”背后的高收获动机也会给考生带来高心理重压。在做考研选择过程中,需要慎重对待"名校情结".要学会充分的资料,认真剖析该名校历年的录取比率与当年的考研形势,理智剖析自己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,找准我们的定位,认清自己到底能否经受失败的打击,最后做出理性的选择。一旦做出决定之后,就要维持好的心态,充分借助名校带来的动力原因,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成功。推荐阅读:
    2015考研院校选择指导:名校情结缘何而起

  • THE END

    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,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,请告知,我们将尽快删除。

专业院校

返回顶部

Copyright©2018-2024 中国考试人事网(https://www.bzgdwl.com/)
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-1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微博

  • 中国考试人事网

首页

财经

建筑

医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