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不应该盲目追随热点
热点只不过一个相对的趋势,当一个飞速发展的行业渐渐成熟时,它的热度也会消退。因此不可以够简单地依赖热点与非热点来判断一个行业,更何况每年的热点都在变化。热点意味着收入更高,同时也意味着角逐激烈。在规划职业时可以将热点职业作为参照,但盲目追随并不值得鼓励。
“假如去从事一个自己不太适合的行业,你非常难在这个行业或者公司里面做出一番收获。”颜莉萍说,“所以不要太追逐整个市场的大环境与行业热度,还是要认清自己合适什么。”
2.从自己出发
职业选择需要从我们的能力、性格与兴趣出发。颜莉萍以热点的网络行业为例,网络的革新速度与工作步伐非常快,新品一直不断推出,一旦市场成效不好也要准时做出调整。作为网络企业的职员,需要去承受这种由于公司业务和组织构造的调整而产生的影响。所以虽然网络行业是热点行业,但它更合适那些想拥抱变化、可以同意变化并有能力准时做出调整的人。
而郝健则觉得,对于公司人来讲,并非非要去热点行业才会在职场上获得肯定收获,职业进步更多和个人能力及品质有关,在非热点行业做得精彩的公司人也有不少。
3.明确的认识和自我调整
无论是否在热点范围,都要对外部环境有一个明确的认识,从而对我们的职业生涯进步做出准时的积极调整。
比如当下不再热点的广告与公关范围,“每一个行业在公关这个角度都会有一些行业特质,譬如说大型机械类的公司和快消品类的公司受众不同,市场营销的方法也会不同。”颜莉萍说。她建议从事广告及公关工作的公司人应该培养全局观,愈加重视在某几个行业的经验积累,以便在机会适合的时候考虑转行或转为甲方。
而在热点的行业,譬如网络与金融,则需要迅速积累常识,由于人才流动和公司扩张会导致一些核心职位空缺,拥有更多积累与专业素养的人,可以在这时把握住上升的机会。